horizontal rule

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下一页 企业内训培训网-培训

 

服务农民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世纪工程

2003年8月25日至26日,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工作座谈会在盐城举行。会议的主要议题是教育系统如何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职业学校的示范专业建设等。省教育厅副厅长周稽裘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讲话摘要已发表在本刊第9期),盐城市教育局等单位的代表作了专题发言。本刊精选其中三篇予以发表,期盼对近阶段的职教工作有所启迪与帮助。 
盐城是全省土地面积第一、人口第二的大市。全市下辖9个县(市、区),面积1.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796万,其中农业人口559万,占总人口数的70%,三次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农村富余劳动力较多,这是盐城经济发展中最突出的市情之一。近几年来,我市把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抢抓全省南北劳动力交流和国际劳务合作的大好机遇,积极发挥教育在人才、技术、信息、智力等方面的整体优势,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世纪工程。2002年全市各级各类教育资源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0.55万人,培训农村致富骨干2.48万人,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23.37万人次。今年上半年,全市已培训农村劳动力近7万人,其中39%的农村劳动力取得了各类职业技能证书。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总数122.71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46.1%,其中今年新增10.05万人。职业技能培训的积极实施,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为全市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一、切实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组织化 
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是职成教育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职成教育战略重心转移、服务功能提升的具体体现。针对我市人口基数大、农业人口比重高、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低、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艰巨繁重的现状,盐城市委、市政府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作为一个战略性举措,摆在与招商引资、项目推进同样突出的位置,出台了《关于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世纪工程的意见》,提出了到2010年转移农村劳动力200万人的奋斗目标。为此,我们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坚持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向,落实措施,从四个方面切实加强与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组织化程度。 
一是加大组织领导力度。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政府都将实施劳动力转移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中,教育部门主动牵头,与农林、科技、劳动保障等部门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成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方案的制订、关系的协调、措施的落实等工作,市、县教育部门、职成学校都成立了专门班子,形成了政府统筹、部门配合、市县联动的工作局面。 
二是加大责任落实力度。根据省教育厅等5部门实施教育富民工程的意见,我们联合相关部门制订了教育富民“1234”计划,组织发动各县(市、区)对农村劳动力资源情况进行登记、造册,摸清了全市农村劳动力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求职意愿、转移方向等基本底数,建立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台帐,每年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人数、学校和基地建设等职成教年度主要工作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层层落实。 
三是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年初我局与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区有关职业学校签订工作目标责任状,把职成教工作列为对县(市、区)政府、教育局全年教育工作综合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结合日常工作加大督查指导力度,强化过程管理,重点督查工作相对滞后的县(市、区)和学校,促进了工作的整体推进和面上平衡。年终,对完成任务好的地方、学校进行表彰奖励,2002年我们拨出了33万元专项经费奖励培训、招生工作成绩突出的地区和学校。 
四是加大经费统筹力度。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每年安排30-50万元,建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资金”。如大丰市从教育基金中安排50万元对农村劳动力培训实行以奖代补,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每培训并有组织转移1个农村劳动力奖励100元。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帮助因家庭困难的农村劳动力完成技能培训。我们还按照省、市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了企业提取职业教育和培训经费的政策。 
二、努力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特色化 
扎实抓好多层次、多渠道、多门类的培训,准确把握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动权,形成培训的特色,是教育服务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职责。近年来,我市职成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瞄准经济发达地区不同企业的用工需求,针对不同培训对象,灵活开展技术教育与培训,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培训模式。 
1.面向劳务输出开展特色培训,促进“盲目劳务”向“市场劳务”的转变。近年来,我们紧贴劳务市场需求,狠抓特色培训,努力打造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地方品牌,逐步形成了“三大类型”、“四大品牌”的培训转移特色。“三大类型”即传统技术型、新兴产业型和现代服务型,“四大品牌”即建筑装璜、服装缝纫、机械电子和三产服务,通过实施品牌战略不断巩固拓展劳务市场,抢占市场份额。目前全市外出劳动力中,80%的人员从事建筑、缝纫和农副产品经纪人三个行业。盐都县以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依托,以35周岁以下的青年妇女为培训重点,组织青年妇女学习文化生活知识和初级缝纫技术,培训学员考核合格后,由县委组织部和劳动局负责推荐到外地就业,已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5500人。 
2.面向农村致富骨干和带头人开展科技培训,促进“体力型”向“智力型”的转变。近年来,我市采取了办班培训与上门服务相结合、科技咨询与技术讲座相结合、典型引路与面上推广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乡、村基层干部和现代农民的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射阳县洋马镇对农民进行系统的技术和学历培训,全镇先后有218名农民取得大专学历,2700多人获得中专学历,有1500多名技能型农民常年在外指导药材种植,每年可挣回1700万元的技术指导费。建湖县职教中心和上冈、近湖等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与高校联合实施“绿色人才工程”,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三分之一的乡村干部成为带领农民科技致富的“将才”。 
3.面向打工回乡立业创业者开展创业教育,促进“打工潮”向“创业潮”的转变。我们注重不断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层次,强化创业意识和创业技能教育。经教育培训后,当前我市回乡创业人员越来越多,一些转移在外的农民,积累了一部分资金,掌握了一定的技术,学到了一定的管理方法,摸到了一定的市场渠道,主动自觉地回乡创业。群众称之为“出去一个学生,回来一个老师”,“出去一个苦力,回来一个老板”。近三年,全市有6640名外出劳力返乡创业,创办各类项目3150个,投资达10多亿元,这些“回流”者成为了经过城市文明熏陶和洗礼的更高素质的劳动力,加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 
4.面向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青年抓好新增劳动力培训,提高其立身谋业的本领。初高中毕业回乡务农青年是职业教育培训的重点对象,是农村各业发展壮大的带头人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领路人。仅2002年,我市未能升学的农村初中毕业生返乡人数达29700人,未能升学的农村高中毕业生返乡人数近7000人。我市教育部门重视做好这部分人的教育培训工作,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通过3—4个月的职业教育培训,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绿色证书”教育,使其中大多数人获得至少一项职业资格证书,并顺利转移就业。 
5.面向普通中小学渗透职业教育因素,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全市小学阶段着力抓好劳技课教学工作,把劳技教育渗透到各个环节,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观点,增强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在初高中,坚持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和《创业知识》教育,全市统一部署,统一要求,统一教材,实行“双证”齐发制度,全市初高中毕业生“两后”培训率达97.5%,满足了他们求学、就业的多种需求。 
三、积极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市场化 
开展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按计划、有组织、成规模地实现转移。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注重发挥好教育部门主动服务功能,坚持以市场为先、就业为先,不断丰富培训转移的手段和方法,努力构建培训与就业一体化的运行机制。 
1.整合教育资源,加快转移培训网络建设。一是加大骨干职业学校的建设力度,我市已创建国家级重点职校11所,省级重点职中9所,省重点乡镇成人校15所,市合格乡镇成教中心校96所。这些单位已成为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主要阵地和优质资源。二是加大布局结构调整力度,市区职教确定了实施“三三三”工程的发展构想(即举办3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所五年制职业学校、3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县(市、区)加快组建职教集团,形成了规模效益,各县职教中心均已成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定点基地。三是加强职成沟通,优势互补,共同做好劳动力转移培训、劳务输出的大文章。全市形成了以县职教中心为龙头、乡镇成教中心为依托、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触角的较为完善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网络体系。同时我们积极鼓励扶持和兴办民办培训学校,响水县洪仁服装技术学校是民办教育培训机构,每年都吸纳2000多劳力通过培训输出到服装行业做缝纫工,几年来,已累计培训输出15000人,企业争相聘用,供不应求。 
2.加强南北合作,加快“职教移民”通道建设。针对苏南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沿海、沿江大开发对劳动力的旺盛需求,我们明确要求各职成学校积极开展市场调研,抢抓发展机遇,拓宽多渠道联合办学路子,主动与苏南等经济发达地区职业院校开展联合办学。同时与外地、本地企业集团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开展订单教育与培训,形成稳定的毕业生就业渠道,有效转移本地剩余的劳动力。目前我市职成学校与苏南地区30多所职业院校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与140多个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今年我市输送到这些地区职业学校的初中毕业生已超过6000人,仅射阳县与苏州、无锡两市联合办学人数就超过1000人。目前我市职成学校毕业生绝大多数已在苏南地区安置就业。 
3.建好示范基地,加快农民科技致富工程建设。乡镇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是实施富民工程,引导和带动农民科技致富的重要载体,我们积极引导鼓励职成学校拓展功能,采取政府投入、社会参与、股份合作等途径,创建“公司+学校+农户”的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全市已创建5个省级、30个市级农科教结合示范基地,这些基地建成后,发挥了示范、培训、辐射、服务等功能,为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开拓了新的空间。大丰市根据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林果业、畜牧业、水产业,引导劳动力从种植业向养殖业转移,初步建立了18万亩大蒜、10万亩棚菜、7万亩桑园等十大种植业基地和200万只毛兔、2000万羽肉蛋禽、20万亩贝类等八大养殖业基地,这些基地已成为农村劳动力从传统粮棉种植转入高效特种种植和养殖的有效载体,使过去“教室里插秧、黑板上种田”的传统教育方法,变为“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赚”的教育新模式。 
4.活就业龙头,加快转移培训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各地、各职业学校把做好就业工作作为拉动招生、提高劳动力转移培训效果的关键措施来抓。全市有6个县(市)教育部门成立了职业介绍机构,各学校均成立了招生就业服务中心或专门的就业办公室。同时,各校通过开设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专门课程,加强职业道德、就业形势、劳动保护、社会保障等教育,全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平均达94%以上,许多面向现代工业、新兴服务业开设的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阜宁县职教中心在办好学历教育的同时,积极组织开展短期培训,常年招生、常年培训、常年安置就业,每年培训人数达5000人,他们在全国各地重点城市设立办事处,聘请了百余名信息员,广泛收集用人信息,与40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用人关系,做好培训、就业、管理一条龙服务,成为团省委、省教育厅农村青年外出务工培训基地、省市扶贫就业培训基地。出口的畅通也拉动了进口,近年来,我们积极改革招生制度,采取注册入学、提前录取、春秋两季招生、划定普高最低录取分数线等方式,积极盘活普职成教闲置资源,加大联合办学力度,扎实做好中等职教招生工作。2002年全市中等职教招生达3.85万人,较上年增长48.9%;今年中等职教招生达4.3万多人,有力促进了我市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结构的优化。

企业内训培训网-宁夏职工培训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