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论语大义上一页 论语大义 论语

十、五十岁以前的孔子是君子吗——解读孔子的一份简历

上一章我们讲到孔子说过:“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又说过:“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其中有两个意思:“小人是不知‘天命’的。不知‘天命’是不能成为君子的。”

孔子在他的简历中又说他是“五十而知天命”。到五十岁才知道“天命”,那么是不是可以以此判断五十岁以前的孔子不知道“天命”,还不是君子呢?肯定大家都不会同意这种判断。但对这个明明白白摆在我们面前的矛盾又怎么解释呢?

下面,我们通过全面解读孔子的这份简历,来争取给出一个圆满的解释。

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的这份简历,可能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了,特别是以后发展到直接就以“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天命之年”、“耳顺之年”作为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的文雅说法。使得这段话可能算得上孔子所有言论中普及得非常好的了,但真正理解其原意的人可能并不多。我们来逐条分析其意思。

(一)“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学什么

所谓“志于学”,就是立下了要做学问的志向。

这里强调的是主动性,到了十五岁,认识到了做学问的意义,因此立下了这样的志向。而被动的学习,受启蒙教育,可能是在几岁时就开始了。

孔子做学问研究的方向是什么呢?

孔子说他自己有个特点:“信而好古”。即相信并喜好古代的东西。他要探索为什么古代的尧舜时代就能天下大治,而他自己所处的时代却已经开始“礼崩乐坏”、即将走向天下大乱。因此,他研究的方向是,怎样才能回复到尧舜时代天下大治的太平盛世。

孔子研究的方法是什么呢?

可以借用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一句“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来表达。孔子也是从探求古代尧舜等伟大的君主们为什么基本上能够做到以权谋公而不是以权谋私的共同的根本的心理特点开始的。

(二)“三十而立”————立什么

通过十几年的研学,到三十岁,孔子自认为找到了古代伟大君主们的共同的根本特点,就是他们都能很好地克制自己的私欲。

人都是有私欲的,为仁人,为贤人,为君子,为小人,为大奸,为大恶全在个人自己对自己的私欲的克制多少上区分出来。所以,“三十而立”是指孔子找到了建立其学说的最根本基础——“克己”,即克制自己的私欲。

(三)“四十而不惑”————对什么不惑

找到了这个根本基础后,孔子开始运用它来分析他当时所处的社会,逐步产生出一套要怎么为君,怎么为臣,怎么样做君子,怎么区分小人君子等等的学说。通过十年的实践运用,他确信以“克己”为根本基础来建立学说是正确的,对此没有疑惑。

论语大义下一页

唐诗宋词 全唐诗 唐诗300首 史记 孔子 孟子 四书五经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