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rizontal rule

张律师欢迎您的访问。

培训网-论语关于仁 钱逊论语选编 论语学习辅导 论语

论语孔子原版 论语中英法文对照版 论语朱熹版 论语禅解版 论语拼音版 

论语注解版 论语分类版 Analects 论语搞笑版 更多

论语关于礼乐

1·9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1·12    有子曰:“礼之用,和①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②,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
注释:①和:和谐,协调。②斯为美:斯,这,此。这里指礼,也指和。

2·3  子曰:“道①之以政,齐②之以刑,民免③而无耻④;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⑤。”

2·5    孟懿子①问孝,子曰:“无违”②。樊迟③御④,子告之曰:“孟孙⑤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注释:①孟懿子:鲁国大夫,三家之一,姓仲孙,名何忌,懿是谥号。他的父亲孟僖子临死时要他向孔子学礼。②无违:不要违背礼的意思。③樊迟:孔子的学生,名须,字子迟,比孔子小四十六岁。④御:驾驶马车。⑤孟孙:指孟懿子。

2·23    子张问:“十世可知也①?”子曰:“殷因②于夏礼,所损益③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注释:①十世可知也:世,古时称三十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解释为朝代。也,同耶,疑问辞。子张是问十世以后的事能不能预先知道。②因:因袭、继承。③损益:减少和增加,变动的意思。

3·3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3·4    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

注释:①林放:鲁国人。②易:有两种解释:一,谦和,平易;二,治办周到。《集注》引范氏曰:夫祭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丧与其哀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哀有余也。都是从礼的形式和内容、外部的仪式规定与内心情感的关系来解释。依此,以第二解为好。《辞源》又把易解释为简慢,与全章文意不合。

3·8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①。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②。”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③,始可与言诗已矣。”

注释:①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倩,音qiàn欠。笑容美好。兮,语辞,相当于啊。盼,眼睛黑白分明。《集解》:盼,动目貌。这里是形容眼睛的美丽动人。绚,音uān,有文采。前两句见《诗经·卫风·硕人》,第三句不见于《诗经》,可能是逸诗。②绘事后素:有两种解释:一,绘画时先有白底,然后画画;二,古人绘画,先画五采颜色,然后用粉白线条加以钩勒。③起予者商也:起,启发。予,我,孔子自指。商,子夏名商。

3·9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①不足徵②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③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注释:①杞、宋:春秋时二国名。杞是夏禹的后裔,宋是商汤的后裔。②徵:证明。③文献:文指历史典籍,献指贤人。与现在文献只指典籍不同。

3·10    子曰:“禘①自既灌②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③。”

注释:①禘:周朝时天子和诸侯祭祖的大祭。祭祖时先祭始祖,第一次献酒后,再依尊卑亲疏的次序祭祀历代祖先。②灌:禘礼中第一次献酒。③吾不欲观之矣:鲁文公时,在禘祭时把其父僖公排在闵公的前面,僖公虽是闵公的哥哥,但他是继承闵公当国君的,因此把僖公放在闵公之前就是违礼的逆祀。孔子不愿再看,表示对此的不满。

3·11    或问禘之说①,子曰:“不知也。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其如示诸斯②乎!”指其掌。

注释:①禘之说:说字有的解释为理论,有的解释为道理。《集解》正义解释,禘之说即“禘祭之礼,其说何如。”今译可以说是关于禘祭的规定。②示诸斯:斯,指下文掌字。示有两种解释。一作视讲,示诸斯意思是象看自己掌中物一般,很易明了;一作置讲,示诸斯就是象摆在自己手掌里一样,运用自如。两种解释都通。孔子主张礼治,认为报本追远,意义没有比禘祭更深的了。

3·15    子入太庙①,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②知礼乎?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③。”

注释:①太庙:天子的祖庙。鲁国祭周周公的庙也叫太庙。②鄹人之子:鄹,音zōu邹,又作郰,地名,在今山东曲阜东南,孔子在这里出生。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曾做过鄹大夫,《左传》称他鄹人纥。鄹人之子指孔子。③是礼也:一般都作肯定语气解释,说孔子每事问是表示他对礼的谨慎和恭敬的态度,这正是知礼。《论语新解》解释,也通邪,是疑问词。说孔子每事问,是因为太庙中有许多僭礼之处,孔子提问是“极委婉而又极深刻之讽刺与抗议”,有人因此以为孔子不知礼,孔子也只反问:此礼邪?孔子明知故问,正是希望人们有所省悟。

3·17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①。子曰:“赐也,尔爱②其羊,我爱其礼。”
注释:①告朔之饩羊:朔,农历每月的初一。周礼,天子在每年冬十二月,向诸侯颁发第二年的历书,告知每个月的初一日。诸侯接受后将历书藏于祖庙。到每月初一,杀一只羊祭于祖庙,并向百姓颁告。这就叫告朔。到子贡的时候,鲁国国君不再亲临祖庙,告朔之礼已废而不行。但每到初一还杀一只羊供奉祖庙。子贡认为这样徒具形式,不如连羊也不杀。②爱:爱惜的意思。

3·18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3·20    子曰:“《关雎》①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注释:①《关雎》:《诗经》的第一篇。此篇写一君子追求淑女,思念时辗转反侧,寤寐思之的忧思,以及结婚时钟鼓乐之,琴瑟友之的欢乐。吉乐也有《关雎》,有人认为这一章所说《关雎》是指《关雎》的乐,而不是指其诗。

3·23    子语①鲁大师②乐,曰:“乐其可知也:始作翕③如也;从④之,纯⑤如也,皦⑥如也,绎⑦如也,以成。

注释:①语:读yù玉。告诉。②大师:大音tài太。太师,乐官名。③翕:音xī希。有两种解释。一解为合、聚。一解为盛。④从:同纵,展开。⑤纯:和谐。⑥皦:音节分明。⑦绎:连续不断。

3·25   子谓韶①,尽美②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注释:①韶武:韶,舜时乐风名。武,周代乐曲名,也有认为是周武王时乐曲名。②美、善:美指乐曲音调、舞蹈的形式而言,善指乐舞的思想内容而言。《集解》引孔注:“韶,舜乐名,以圣德受禅,故尽善。武,武王乐也,以征伐取天下,故未尽善。”

3·26    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①?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②?”

注释:①何有:何难之有,不难的意思。②如礼何:把礼怎么办?意思是说纵然有礼的形式,不以礼让治国,这礼也是没有用的。

6·27    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①之以礼,亦可以弗畔②矣夫。”

注释:①约:有两种解释:一,约束;二,简要,使博学的文献知识归于简要。9·11章颜渊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可见约之以礼的之字应指人,前者较合《论语》原意。②畔:同叛。

7·14    子在齐闻韶①,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注释:①韶:舜时乐曲名。


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①,慎而无礼则葸②,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③。君子④笃⑤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⑥。”

注释:①劳:劳苦。②葸:音xǐ喜。畏惧。③绞:有两种解释:一,绞刺,尖刻刺人;二,急切。④君子:这里是指在上位的人。⑤笃:笃厚,真诚。⑥偷:淡薄。
8·8    子曰:“兴①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注释:①兴:兴起、发动。这里是开始的意思。

8·15    子曰:“师挚之始①,《关雎》之乱②,洋洋乎盈耳哉!”

注释:①师挚之始:师挚,鲁国乐师,名挚。始,乐曲的开始,一般由太师演奏,挚是太师,所以说师挚之始。②《关雎》之乱:《关雎》,《诗经·国风》的第一篇,也是全书的第一篇。乱,乐曲的结尾。《关雎》的乐曲用在乐曲结尾,所以说《关雎》之乱。

9·3    子曰:“麻冕①,礼也;今也纯②,俭③,吾从众。拜下④,礼也;今拜乎上,泰⑤也。虽违众,吾从下。”

注释:①麻冕:麻织的帽子。②纯:黑色的丝。③俭:用麻织帽子,比较费工,所以说改用丝织是俭。④拜下:指臣子见君主,要先在堂下跪拜,然后升堂再拜。到孔子时,许多人不在堂下拜,而直接到堂上拜了。⑤泰:骄纵。

9·15    子曰:“吾自卫反鲁①,然后乐正②,雅颂各得其所③。”

注释:①自卫反鲁:孔子从卫国返回鲁国是在鲁哀公十一年冬。②乐正:有的解释为正其乐章,调整乐曲的篇章,有的解释是正其乐音,整理了乐曲的音律。③雅颂各得其所:《雅》和《颂》是《诗经》中两类不同的诗的名称,同时也是两类不同的乐曲的名称。

11·1    子曰:“先进①于礼乐,野人②也;后进③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①先进、后进:有多种解释。这里介绍两种:一,指孔子学生中的前辈后辈。前辈如颜渊、闵子骞、仲弓、子路等人,后辈如子游、子夏。全章大意是说,先进的一辈在礼乐方面比较质朴,象是朴野之人,后进的一辈则于礼乐的规定上讲得较为细密,“文胜其质”,象是君子。而孔子则在这两种人中宁要质朴的先进一辈;二,指先学习礼乐然后做官的人与先当了官再学习礼乐的人。前者是平民,所以称野人;后者是贵族世家,所以是君子。而孔子则主张在用人时要用前一种人。②野人:乡野平民或朴野粗鲁的人。

11·8    颜渊死,颜路①请子之车以为之椁②。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③。鲤④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也。”
注释:①颜路:颜渊的父亲,名无繇。亦孔子的学生。②椁:外棺。③才不才,亦各言其子:才,有才华。无才,无才华。分指颜渊和孔鲤。这句话的意思是,不管颜渊孔鲤有才无才,总还各是你我的儿子。④鲤:孔子的儿子,字伯鱼。

12·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①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②。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③。”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④斯语矣。”

12·8    棘子成①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②。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③犹犬羊之鞟。”

注释:①棘子成:卫国大夫。②驷不及舌:话一出口,四匹马也追不回来,即“一言既出,驷马难追”。③ 鞟:音kuò阔,去掉毛的皮,即革。

14·41    子曰:“上好礼,则民易使也。”

15·33    子曰:“知及之①,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②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①知及之:之字有几种解释:一,指民,知及之是说政令可以及于百姓;二,指职位或国家、天下;三,指治民之道。下文涖之、动之的之字指百姓。②涖:同莅,音lì立,临。

16·13    陈亢①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②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③其子也。”

注释:①陈亢:即陈子禽。②异闻:这里指不同于对其他学生所讲的内容。③远:这里是不偏爱的意思,不是疏远。

17·11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
17·21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①,期②可已矣。”子曰:“食夫稻③,衣夫锦,于女安乎?”曰:“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④不甘,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释:①钻燧改火:古代钻木取火,所用木头四季不同。春用榆柳,夏用枣杏和桑柘,秋用柞楢,冬用槐檀,一年轮一遍,叫改火。②期:音jī基,一年。③食夫稻:古代北方稻米是珍贵的食品,居丧时不能吃。④旨:美味。

20·3    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①,无以知人也。”
注释:①知言: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辨别其是非善恶的意思。

[1]论语关于时世[2]论语关于为政[3]论语关于仁[4]论语关于礼乐[5]论语关于孝[6]论语关于忠恕、信、勇、直[7]论语关于义利[8]论语关于中庸、和[9]论语关于君子 [10]论语关于士、成人[11]论语关于修养[12]论语关于志[13]论语关于教育、教学[14]论语关于天命、鬼神[15]论语孔子自述[16]论语孔子论人[17]论语时人、弟子论孔子

张律师感谢您的访问。